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安藤忠雄光与影的精神

建筑是思想的容器 建筑是思想的容器

作者:白林
原文链接

—— 建筑究竟能挑战什么?

一叶知秋。一座建筑能告诉我们什么?

日本文化——好奇

35年前,我前往日本留学,学习建筑设计。无来由地,我感到日本有太多不可思议之处。这种好奇心促使了我对日本的研究。自此,一半时间学建筑,另一半时间探寻日本之迷。回国20年,对“日本”这个自设课题的探索未曾停止。无论日常生活或是商务交流中,也逐渐发现大家常会在很多时候聊起有关日本的话题,从生活到工作,从饮食文化到武士道精神、日本庭园、建筑……我们的内心似乎总隐藏着一种 “日本情结”。中日一衣带水,十多年的留学生活,我深刻地领会到日本文化诸多方面与中国的异同,以及日本民族文化精神深层的一些问题。其间,对日本建筑的研究最为多,尤其是自己兴趣所在的安藤建筑作品。曾听过安藤讲座,看过安藤展览,亲自探访过诸多安藤建筑,走访过安藤事务所,也接触过很多安藤的建筑师朋友。回国后,偶然的机会,我翻译了国内第一本有关安藤的书籍——《安藤忠雄论建筑》,并有幸与安藤先生有过一次深入的交谈。做了很多研究,也陆续写过分析安藤作品的评论性文章。

从业至今,深感建筑是一个极为特殊的行业,涉及的面非常广。从生产到生活,从天文到地理,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思想,从科学技术到人文传统,从物质到精神……建筑无不涉猎!一言以蔽之,建筑是一个与天、地、人相关的所有事物都无不相连的领域。建筑也真是个看似人人知晓,却无人能言明的专业。我总感慨的一句话是:“建筑太简单,建筑太复杂!”因为,建筑是思想的容器,是文化的容器。

本文中,我将主要剖析安藤的两个代表性作品——“住吉的长屋”与“光之教堂”,并以此为引,探知安藤建筑与日本自然风土、精神文化的关系,以期有助于大家对安藤建筑手法的理解,加深对日本文化、及建筑与文化关系的认知与思考。

“光”的设计是安藤建筑的特点之一。在安藤自学建筑的道路上,他曾多次到欧洲旅行,在罗马的万神庙中,他受到来自光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在寻访其精神导师勒•柯布西耶的建筑的过程中,在朗香教堂里,他再次感受到了光的感染力。安藤在这里找到了对“光”的原始感受和理解。通过思考人生,感悟自然,理解世界以及对“光”这种建筑手法的不断摸索,他受到很深的启发。这些积淀使安藤在探索“光与建筑”的创作道路上坚定地走了自己的路,创作出了住吉的长屋(1976年)、光之教堂(1989年)、联合国冥想空间(1995年)、光之美术馆(2010年)、广尾教堂(2014年)、光的空间(2017年)等一大批表达“光”之力量的当代建筑杰作。

住吉的长屋——阳光、风雨

住吉的长屋,被安藤称为自己真正的处女座。随其国际知名度逐渐提高,住吉的长屋也成为了世界著名建筑。它还有一个“世界之最”——最小的世界著名建筑。它那么小,那么简单,那么“不功能”,却被安藤认为是自己建筑设计的原点之作。“自己之后所设计出的所有作品,其思考的原点都可以在这个建筑里找到”。住吉的长屋,何以成为这么重要的作品?

住吉的长屋,完成于1976年,是安藤事务所成立8年时的一个作品。一个占地面积只有33.7平米的小建筑。空间设计是把用地分成三等分,中间的部分做院子,两边的部分做房子。人通过院子里一个室外楼梯上到二层,一个室外走廊联通二层两端。空间上很简单。建筑外观则更加简洁(如图1),且非常封闭,一堵清水混凝土的沿街立面墙上只开了一个简单的门洞,建筑模板的螺栓孔眼可算是一种装饰,除此外,没有任何表情。入口空间的处理一样简单、从街道上一步就可以走进室内。孤寂的沿街立面上没有一扇窗户,它完全隔绝了“内外”关系,隔断与周边城市的文脉关系,整体从风格到材料再到空间形式都显得非常突兀、独立。内部基本生活的功能性空间也非常简单,但一应俱全。

设计上最重要而最独特的是有一个室外空间——院子。它是这座住宅建筑最显著的特点。院子的设计在保障了居住生活私密性的同时,它增加了生活空间的丰富性,比如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在院子里喝茶、看书、聊天、伸伸懒腰、仰望星空,接触外气,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日本传统的住宅一般也内设“庭园空间”,但大都只是用来观赏的,不是院子。而这种“院子”在日本的传统住宅中极少见。因此,这是安藤设计上的创新点。创新的代价就是打破了日本人不穿鞋在家里(榻榻米上)自由行走的局限。我想象,这家里的人应该是和我们中国住在四合院里的人一样,每天穿着鞋在家里生活。而比这更甚的问题是,下雨天需要打伞才可以去卫生间,如果在夜间,会有更大的不便。我想生活上的不便应该还有许多。

在当时,以传统木构长屋为主的街巷里,突兀地出现了这样一个清水混凝土方盒子,这很难被接受。有意思的是,安藤运用了现代的建筑形式、材料和现代工艺手法以及创新的空间布局,却构成了一座“对外封闭,对内开放”、“不功能不好用”、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和观念主张完全背道而驰的空间形态的建筑。安藤的解释更为犀利,“这个建筑是作为一个反城市,反社会的非正规建筑而建造的。” 然而,最让人不解的是,这座“既不好用,又不好看,反城市,反社会”的建筑,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甚至成为了一座世界著名建筑。

那么,住吉的长屋,究竟高明在了哪里?

首先,它打破了“住宅只能是这样” 的一种日本传统居住生活的固定模式。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它巧妙引入了“大自然”的要素。在建筑中引入自然要素,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庭园里种树种花种草,作为一种设计上引入自然的手法。人们通常认为只有绿色才是自然,看见的才是重要的。生活中往往“见木不见林”,忽略掉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忘掉了“阳光”、“空气”、“风雨”这更大更重要的自然要素。由于住吉的长屋院子空间狭小,不能栽树种草,安藤用最直接的方式引入了“阳光”、“空气”也引入了“风雨”这最大的自然。这成为了安藤设计住吉的长屋的最大亮点和作品成功的支点,也是最能体现日本精神和时代精神内涵的神来之笔。

其次,日本是一个台风、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多灾多难的国家。为了防震需要,人们创造了木结构建筑。木头房子有利于房屋抗震,但另一方面又很容易引起火灾,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地震引发的大火灾。自然灾害给日本民族带来过太多的苦难,日本各地建造的大量神宫、神社建筑充分地表明了日本民族对大自然的恐惧和敬畏心理。他们在祈求神灵保佑的同时,也需要培养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相处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出一种精神,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这种精神就成为日本人凸显的一种精神:敬业、忠诚、坚韧、战斗、殉道的精神。在这个资源贫乏、灾害频发、悬命拼搏才能成活的国度里,这样的精神就是财富。日本特有的自然风物土壤也孕育了日本民族独有的坚韧性格。为了生存下去,必须要磨炼出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精神。人们在享受大自然恩惠的同时,必须防范自然带来的伤害,勇敢面对自然的不利影响,通过日常生活进一步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在适应自然中积累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能力,生存下去。日本是“热爱自然”的民族,这一点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以及各种产品上都可以看到。其中就包含了这样丰富、复杂而又矛盾的感情。安藤设计的“住吉的长屋”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安藤深刻理解了日本民族对大自然的矛盾心理和生存信仰,并且非常巧妙和勇敢地表达在了自己的设计中。他用自己独有的建筑语言从精神层面表达了日本民族的这种复杂心理和精神状态。 他通过大胆的空间设计把这种精神融入到了居住者的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建筑向社会呐喊出:“日本民族必须在与残酷的大自然的抗争中,才能生存下去!”的强烈声音。

此外,安藤将大量阅读作为建筑设计思想的灵感来源,尤其是年轻时的他读了大量的经典著作,《风土》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和辻哲郎的这本哲学名著给了安藤很大的思想启迪,对安藤的思想形成以及建筑创作都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日本人对自然的感情非常复杂。他们在享受大自然恩惠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自然灾害带来的伤害,因此必须学会并锻炼出一种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即安藤所说的“对抗自然”的精神。住吉的长屋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精神的有思想深度的杰出作品。日本文化,日本人的精神也就是在这些有思想有创意敢拼搏的人们创作的作品中被继承、发扬和延续着的。

住吉的长屋——在一个转型的大时代背景下完全张扬出了设计师的个性,一座小小的建筑,能够产生对城市、对业界、对社会的冲击,安藤在这里发现了反建筑、反城市、反抗社会的作用力支点,将“住吉的长屋”推向了建筑的高峰。一座小小的建筑有如此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不能不说这是安藤对建筑的一个贡献。人们又一次发现了建筑的境界、深奥和思想。

光之教堂——昏暗之“光”

“光”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万物进入我们视野的最基础要素。“光”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存在之源,没有光就没有世界,就没有建筑。

那么,安藤对“光”是怎么理解与应用的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莫过于“光之教堂”(1989年)。2017年在日本东京国立新美术馆展出的“安藤忠雄展•挑战”建筑展中唯一放大到原比例的建筑模型就是“光之教堂”。这个作品表达出了安藤建筑的独到精神——简洁、清静、直白、易懂。传统而现代,日本而西方,自我而开放,简单而神奇,安静而震撼。我们看到的只是“十字架”、“清水混凝土”这样极少的构成要素和极简的造型语言,但是它的技术含量和智慧却是深层的、厚重的。

首先, “光”的十字架,上下通高,左右贯顶,做法上是通顶贯底、到头的。也就是说,在设计上是极端的,极致的,不可附加的。这个手法上的极端性正是安藤斗争性格的真实写照,也是日本民族追求极端之美的性格的物化表现。独到之处,精彩之笔。十字架上下贯通部分,墙体开口上下拉通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横向贯通在做法上是比较困难的,这在技术上有很大挑战性,相当于一堵墙两边没有支撑,或者说只有一边有支撑。这大大加大了墙体支撑的难度。在结构计算和力学原理上明显是不合理的。如何战胜这个不合理,就是一大挑战。说到底这是安藤自我设定的困难,绝大多数建筑师不会这么想,也不会这么做。所以,建筑的作品性往往不在它的大小,而在于一种对自我的挑战和一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其次,在基督教的世界里,人们似乎常觉得自己生活在黑暗中忏悔中,因此需要阳光、向往阳光。在单调厚重的混凝土墙上营造出的略显昏暗的空间氛围,反而能更好地衬托出了十字架的光亮、光芒。这一手法让空间变得单纯、干净、清晰、醒目、对比强烈、印象深刻,使教堂更有神圣感、空灵感和神秘性,构成了宗教建筑要求的严肃性空间而使其更具有熏染力。这不能不说是安藤的对基督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和对建筑语言表现力的精巧把握。

他抓住了“光”之根本,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设计哲学、人生哲学直至生存之道。

在读完安藤给《光之教堂 安藤忠雄的现场》一书撰写的序文《希望之光》后,我再次受到震撼。虽然我在建筑领域也已经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非常理解每一栋建筑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种种艰辛故事,但当我在文章中看到安藤描述这座建筑诞生背后的故事时,我还是被感动了。这座建筑从开始构思到建造完成经历了近十年的时间。这十年里,经历了安藤作为一个非基督教信徒对基督教信仰理解的艰难门槛,承受了当时时代背景下经济大潮冲击的巨大压力,建设经费太少,施工队难找,施工员缺少,各种必备条件的不具备等重重困难。设计方、施工方,业主方,他们在不知反复了多少次的绝望中,靠着“这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不该有经济上的盘算”、“一定要做出一个震撼人心的好建筑”、“我一定要战斗下去!”这样的坚定信念坚持了下来。完成了、完成好了,完美了!这是一个杰出的建筑作品。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在“光之教堂”尚未完成时,为这座建筑的建设鞠躬尽瘁的一柳先生因病离世了。从安藤亲自撰写的序文中,我感受到了他的无奈、彷徨、困惑和迷茫,感受到了他的悲恸和建筑完成之后他的快乐,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职业建筑设计师的理想、责任、坚守、坚强、自豪和幸福。

“在这座飘浮着昏暗感受的建筑中,希望之光永在,在这座建筑的每一个角落里,我们还能触摸到残留着建设者们亲手烙印出的、许许多多无奈的手痕、忍耐坚守的迹印。我想,这些迹痕会带给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那种不能用语言表述出的静静的感动。”

可以说,光之教堂对当时的安藤来说是从未遇到的艰难局面和最具挑战性的项目。我似乎第一次真正感悟了我求索了那么多年的命题:“好的建筑是怎样炼成的?”、“什么才是伟大的建筑?”也因此,我对建筑又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对建筑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加现实也更加理想的认识。我想说,真正的建筑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

“光的空间”——仰望星空

“光的空间”是安藤在上海实现的第三个设计作品。说是作品,但它并不是一座独立的建筑。而是在一座大型商场一角上的一部分。从外观上看,在大上海形象千姿百态的建筑海洋里,它并不算特别突出。安藤在一个有着机理变化的建筑立面一角设计了一个 形似“蚕卵”的小建筑体。这颗“卵”,从建筑体量上看,它并不大;在造型本体上,除了区别于普通建筑的形体的特殊性外,它并未表现得像珍珠一样地美丽夺目,甚至它是朴素的、无修饰的,越靠近这个商业体,如果不抬头仰望,人们越不容易觉察在建筑一角上镶嵌有这么一个异质元素。但这和安藤一贯的建筑风格倒是很一致:建筑体量不大,外表简单,而内部却充满“故事”。这种“外素内丰”的建筑风格让人不禁又一次想起了住吉的长屋。

那么安藤为什么要接手这个条件并不好的项目?它为什么叫“光的空间”?安藤在哪儿体现了他的“光”的设计?这座建筑又是如何表现了他的挑战精神的?

我认为,接受这个条件严苛的项目本身就是安藤自我挑战的一场战斗写实。首先,从功能上,通过导入“书店+美术馆”功能的部分,给这座大型商业综合体带来了更有艺术气质和文化气息的意义。一部分内部空间,利用顶层的位置做了许多只有在顶层才能打开的通向天空的三角形天窗设计,形成了很好的光的效果。其次,造型上安藤运用了一个“卵”的造型手法,寓意建筑的生长性,因为“卵”是生命的象征。通过这一象征性的手法让这座“不知所措”的建筑“破茧蝶变”。

如果说书店、美术馆是从功能角度注入了“光”的理念的话,那么空间上,安藤则是巧妙地运用了“卵壳”的内部弧形空间展示出了一幅星光璀璨的象征宇宙空间的景象。在这里安藤用空间的手法提示我们:读书人最需要的就是仰望星空,去思考,去感悟。这个建筑最精彩的一笔就是,在美术馆与书店之间非常巧妙地插入了这个具有象征性、寓意性、浪漫的表意空间。这个结合部“卵”形空间的巧妙处理手法不得不说是安藤建筑的独特表达,它表达出了非常恢宏的大师一笔。其内部空间,无论是动线设置、书架布局、吹拔尺度、材质选择、细部造型、色调选择、氛围营造、还是照明、自然光线演绎都处理得非常巧妙而娴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超日常、超体验的另类空间感受。

一座建筑,首先是它的基本功能,其次是装入功能的空间,然后是它的形态造型,最后是它的内涵寓意。在“功能——空间——形体”的基础上,一座建筑它究竟表达的是什么,也就是它最后所表达的——寓意是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功能——空间——形体——寓意”这四点是评价一座建筑好坏与否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评价要素指标。而安藤在这座建筑上要表达的意义就体现在他与业主共同为这座建筑所取的名字上——“光的空间”。他要给这座建筑带来光、光亮、光明,让这座建筑充满“阳光”、活力和生之希望。这座“光的空间”无论从功能上、空间上、形体上、还是意义上都体现出这样一种的“光”的理念。

希望之“光”

“光”是一种自然现象。“光”与“影”分别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有光必有影,有影必有光,光影是一体的存在。由于有了世界、有了人类、有了物体才让我们看见了光,有了光的概念。建筑师们发现了运用光可以让空间更加丰富多彩,而安藤忠雄却通过自己的建筑创造性挖掘出了“光”背后更深远的意义和精神价值。“光”不仅可以成为一种建筑手法,而且可成为一种思想,从而将“光”升华为可以照亮人生道路的明灯。安藤用它看亮人生,看清建筑,看穿社会。之后,他又把这一切还原给了建筑,还原给了社会。因此,我们通过安藤看到了希望的人生。但是,就像有白天就会有黑夜,有阳光就会有风雨一样,有“光”就会有“影”的存在。如果“光”象征着收获,那么“影”就象征着付出。就像安藤所说:

“什么是人生的幸福?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我认为,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而是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光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光与影。那是我置身建筑世界四十余年来,从中学到的一点属于自己的人生观。”

作为一个建筑教育者,我突然也感到安藤建筑人生的贡献和现实意义还在于,安藤本身就像一道光,闪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照亮了想成为建筑师的年轻人的道路。也突然发现,自学成才的安藤比做出好建筑的安藤具有更大的指引意义,他用自己“战斗”的一生证明了建筑没那么难,建筑师可以自学成才,成为大建筑师,成为伟大的建筑师。就像一盏明灯,他的建筑人生为千千万万的建筑学子以及成才道路上一生悬命奋力拼搏的年轻人照亮了一条希望之路。

白 林

建筑家、建筑理论家、建筑教育家

北京白林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代表(2002-2018)

北京交通大学 教授(原建筑系主任)

日本京都大学 博士

中国清华大学 博士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筑学科 评审专家

北京市建筑工程评标委员会 评审专家

《安藤忠雄 论建筑》中文版译者

《中国建筑设计作品年鉴》特邀编委

10条评论
易衡
易衡2018-11-22 14:01:51 回复 1

很难想象这样的文章是研究日本、研究安藤几十年的专家写出来的

vaike7
vaike72018-11-22 09:10:03 回复 1

光之教堂属于第一眼建筑,初看震撼

北冥
北冥2018-12-22 17:39:29 回复 0

光影结合 相得益彰?!

Foresen
Foresen2018-11-25 23:45:35 回复 0

人云亦云的描述,牵强附会的称赞,这种评论粗浅且空洞

孔明2018-11-22 09:37:08 回复 0

作为设计师 刚开始设计 其他老设计师说你这不好 那个不好 想要做这样的建筑很难

秋皑
秋皑2018-11-19 21:21:16 回复 0

感觉建筑师被说得很神奇,其实作为一位赶图的学生,我觉得我学的不是这一行

Sivens
Sivens2018-11-19 18:51:23 回复 0

The owner :“安藤先生,天冷了怎么办?”Ando :“多穿一件衬衫如何?”O :“如果变得更冷了,怎么办?”A :“那就再多穿一件吧!”O :“那变得非常冷的时候呢?”A :“那就请忍着点吧。”有时候,人生中确实该学会一些放弃,才能得到未知、

雏夏恶之花
雏夏恶之花2018-11-19 13:46:17 回复 0

欲扬先抑,简洁外表和丰富空间的对比超棒,安藤先生很擅长谱写光与影啊

我不做大哥500年
我不做大哥500年2018-11-19 11:10:36 回复 0

迪迦奥特曼的激光,地狱之门,神秘,刺激,无形中勾起你的好奇心,走进建筑!

刘氏哲学创始人
刘氏哲学创始人2018-11-19 09:32:10 回复 0

住吉的长屋让我感受到了小时候老家房子的感觉。

建筑是思想的容器 建筑是思想的容器

作者:白林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2018必威体育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 】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