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我是如何一步步完成模型制作的?

QYArch QYArch

作者:钱小禹
原文链接

趁热打铁,回忆整理一下9月在德国汉堡参加的工作营:

aac(Academy for Architectural Culture)

这是由gmp建筑事务所主办的面向青年建筑师、建筑学生的一个国际建筑设计工作营。

小组结业合影

aac每年会有两期,春季与秋季各一期。举办地点在德国汉堡的Rainvilleterrasse校园。每期大概20多天,一般是从每期的申请者中筛选20个学生,4人一组共5组。但是我所参加的这期是16人,只有4组。

总导师是冯·格康(Von Gerkan),gmp合伙人尼古劳斯·格茨(Nikolaus Goetze)。我们组的导师是Anja Meding,一位非常优雅的女士。她曾在gmp工作多年,现在不仅在汉堡拥有自己的事务所,而且还在aac的学术委员会任职。

这一期的主题是:European Art School

在上世纪30年代,建筑师 Wijdeveld, Mendelsohn, and Ozenfan受到包豪斯学校(建立于1919年,德国魏玛,明年是其建校一百周年)的鼓舞,提出了建立一个泛欧洲的艺术学校的概念。

其选址就在法国南部,毗邻地中海的一个叫Cavalière的地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二战、资金等),项目被搁置了。

我们此次的任务,就是接下前人未完成的工作,重新思考这个项目。也因此,我们全部参与者的第一次碰面。被定在了汉堡机场。aac给我们安排了三天的基地调研。

在调研期间的全体合影

基地调研:

在法国期间,我们参观了Maeght Foundation,一个汇聚了各种现代艺术作品的私人花园。以及Villa Noailles,一幢与萨夫耶别墅几乎同时期的现代主义建筑。aac希望我们通过这样的实地参观,获得对地中海地区建筑特色的印象。

Maeght Foundation

Villa Noailles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去基地现场。我们拜访了一户人家,他们的房子在1930年代的图纸上就已经被考虑进去。当时的第一稿方案选择性地保留了这户人家的几幢房子。

我们每个人都在其花园内做了水彩速写,以作为对基地印象的直观转译。

在基地内现存的别墅里,可以望见地中海

问题与挑战:

从法国回来以后,aac给了我们两天的假期。除了采购些生活必需品外,还特意去看了前几年在网上非常火的易北音乐厅。

两天的时间,可以放松一下(其实明明调研地像在度假),也可以整理下思路,为后面的工作做准备。

期间一直有在思考:

1.一个没有“问题”的场地。

没有什么邻里让你去考虑建筑的融合,所有的存在于基地内的建筑都可以被拆除。你可以做地突兀显眼,也可以做地消隐内敛。只要能自圆其说,都是合理的。

2.主题太过复杂与宏大。

欧洲、艺术这两个词一旦拿出来,就说不清了,不仅是欧洲的学生与老师说不清,我们这些中国人更说不清。什么是欧洲精神?如何表现欧洲精神?如何体现欧洲艺术学校?这些问题,怕是不可能被轻松解答。

头脑风暴:

刚熟悉完工作环境与分配的电脑后(各种软件都已经安装,但是被默认的德语输入法折磨了一会儿),每个人就开始整理自己的水彩画,并快速地提出自己的思路。

一般就是在水彩画上进行ps,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下午,全体营员来到一楼会议室,对着冯爷爷、格茨及各组导师轮流讲述自己的想法。

我的想法是建一个巨型的圆环,一部分埋入山体。用简单的形式语言来隐喻欧洲对团结的渴望。

结束这最初的概念分享后,各个小组由自己的导师带领着,开始尝试确定每组的方向。我们组较为顺利,我和Philipp都有明显的倾向,希望最后的成果是完型的、简单却有力量的体量。

因为我们都觉得,回应这种具有复杂象征意义的问题,越简单的体量,它的可解读与可想象空间越大。

Anja对此没有异议,并也开始为我们寻找一些参考案例。

初期方案:

我们组迅速地开始工作,基本的概念也逐步成型:

一个实体,半埋入山体。实体之上,是一个开敞的流动空间。在开敞空间之上,是一个完整的长方形条状体量。

初期方案模型

由于体量非常简单,所以第一次拿出的模型,就已经比较完整。三层叠加的概念很清晰,但是在初期并没有完全确定每层的具体功能。

在这一步时,我们主要的概念想法是:同一个屋檐。将最上层的体量视为一个屋顶,虽然这个屋顶内也是包含空间与功能的。但在整体效果上,视其为一个屋顶。然后这个屋顶有种覆盖一切的意义在里面。故而这个屋顶部分的体量比例就很重要,由于内部有实际功能,所以其厚度不能太薄,要让其有屋顶的片状的感觉,则在长度上需要有足够的尺寸。

从模型上就可以看到,在我们选择的地块上,建筑一侧已经抵在山路路边,另一侧也已经到达基地模型的边界。

我们用的是aac提前为我们准备好的基地模型。

但是由于aac提供的这个基地模型这是基地的一部分(至今没有搞懂为什么给的基地模型所包含区域这么小)。所以我们的建筑并没有超过用地红线。

因而,从第一次方案汇报之后,我就开始逐步接管了模型制作的所有工作。先是经过小组讨论后,决定扩展基地模型(向西侧扩展20cm,将原本50cm见方的模型变成50cmx70cm)。

扩展中的模型

其实还有其他小组也考虑过扩展模型的可能,因为提供的模型,范围实在太小。

第一次调整:

第一次答辩后(1st Interim Crit),我们开始考虑功能的组织。

这个艺术学校的功能,主要是学生宿舍、教师公寓、工作室、餐饮与办公后勤。

第一版的方案只是初步估算了总面积,没有具体划分。在进入具体操作之时,发现了较多问题。主要在于目前的体量的长度过大,容易导致流线单一与死板。然后组内讨论后,也尝试了将大体量一分为三,倚靠山势呈阶梯状排布。但是这个完全违背了前期定下的基本概念。所以这个想法只存活了大概半天的时间,便被果断地否决了。

回到最初的体量,我们开始耐心地规划空间。

我们将功能分为:居住、工作、后勤这三个大块。并从上到下依次将其塞入屋顶层、开敞层与半地下层。

首先,从屋顶入手。在满足合适长宽比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屋顶的长度。我们将教师公寓先放置一边,在屋顶层只考虑学生宿舍。再从单元入手,尝试缩短每个单元的面宽。并且采取两人共享一个卫生间,四人共享一个起居室的模式,来减小面积并增加学生间交流。

案例参考:位于Mendrisio的学生公寓单元平面

然后是开敞的一层,采取片墙分割空间。Philipp甚至找出了密斯的方案,告诉我们他就想要这种流动的、开敞的空间效果。

负一层,我们塞入了行政办公、餐厅、图书馆等功能。

方案改进:

第二次答辩前,我们拿出了第二版方案。

这次,我们将基地模型扩展了。建筑再也不必尴尬地贴着模型的边界摆放。

其次,我们将一层的体块进行了修改,突出的部分放置在了西侧,使得其对于东侧上山的流线来说,成为一个入口引导。并且在模型上演示了如何重新组织入口处等高线。并在建筑北侧设置了“室外剧场”amphitheatre。

第二次答辩:

其实在第一次答辩时,来访的英国建筑师Niall McLaughlin给了我们组非常棒的建议。他觉得我们这三个层次,完全可以在景观、视线、开窗上做的非常有趣味。

所有的小组所有的方案都在谈论怎么远眺地中海海景。其实一直对着海,也容易无趣的。所以他设想在我们的方案里,每一个层次,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殊的开窗模式。

在第二次答辩的时候,我们将这个设想也展现了出来:

1.屋顶层——学生宿舍——只有天窗——仰望星空——干净的立面;

2.一层——工作休闲——落地玻璃——俯视山林与大海——开敞的流动空间;

3.地下层——后勤——下沉庭院——平视与仰望——立面与山体融合。

这个想法确实很有趣,导师们和嘉宾都表示这个很酷,很吸引人。尤其是顶层在立面上几乎不开窗的决定,是意料之外的。但是他们对于我们兵营式的宿舍提出了忧虑。冯爷爷认为没有不要过分强调“共享”,也要兼顾学生的私密性。

最终调整:

第二次答辩后,有一周的时间进行最后的调整与出图。当然也包括最后的模型制作。

之前扩展后的基地模型上,两部分间缝隙过大,而且很难无缝链接。所以决定重建基地模型。这个无聊且繁重的任务就交给了我。

首先我们还是小组集中起来进行了方案修改。

屋顶层的学生宿舍部分,放弃了原本四个一组的集合单元模式。变成了每个学生都有独卫、床位以及小花园的极小空间单元。为此我还专门抽出时间制作了一个单元模型。

学生宿舍单元模型

每个单元里,最有趣的是那个直通屋顶的小楼梯与小平台。每个学生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花园外,还有自己的屋顶露台。在这里,他们也获得了地中海的景观。

屋顶平台效果图

在一层,我们先确定了联系上部的楼梯位置,进而确定了每一片承重墙的尺寸与位置。然后在其余空间进行了进一步划分与利用。

一层室内效果图

在地下层,我们将室内会议室放置在了原先只是为了体块关系而特意突出的体量内,并利用了山体原有的坡度,将其做成了阶梯会议室。

会议室效果图

在场地的考量中,我们结合基地内原有的水系。使其能从建筑中部穿流而过自然地将我们的地下层分为两部分。并结合它设置了一个露天水池。

模型中,水系与水池的关系

然后我们就进行了分工:

我负责模型制作;博涵复制su模型整理并制作剖透视;Philipp负责效果图制作;Julia负责平面图及剖面图绘制。

模型制作:

我开始重新制作地形。

一层层重新做,差点耗完了模型室里的所有2mm纸板。

因为中间建筑与地形交接的地方还没有完全确定,所以我采取两端开始,中间空缺的方式。先把能做的做完。一旦SU上模型位置确定,便马上可以开始制作中间的地形。

模型其实比我预计地要快,熟练操作以后,每层切起来非常快。

由于我们本身对底层的定位就是采用当地材料,尽量做出“从土地内生长出来”的感觉。所以我在做地形的时候,直接将建筑底层部分连起来一起做。

屋顶部分由于较为复杂,并且非常重要,最好能做得犀利干净。所以我们起初是请了gmp的模型师傅帮助我们用3D打印制作的。

俄罗斯籍的模型师傅在处理3D模型

最后我们的模型非常干净,各种材质间的效果与关系也比较满意。

在最终模型上,我们终于将教师公寓呈现了出来。就是主题建筑上方不远处的几个凸起。我们希望延续这种从土壤中生长的概念。

最终答辩:

最终的答辩上,我们组进行的也很顺利。

方案logo

博涵打头阵,介绍整个概念与前期思考;Julia讲解平面布局与剖面;我沿着Julia的图纸,通过模型展示,以更直观的方式向评委介绍方案;最后是Philipp介绍效果图以及未来愿景。

但是最后评委的评价很极端:

格茨、四组的导师以及嘉宾都很喜欢我们的方案、模型以及汇报。甚至有别组导师私下里表示我们的方案是他最喜欢 一个。

但冯爷爷一改之前对我们方案的极大肯定,这次怼了好几句。他说我们这个方案放在哪都可以的时候,全部的导师却一齐高呼“Nein”以表示反对。Anja后来也给我们抱怨,她说爷爷年纪大了,越来越无法理解爷爷在想什么。她认为爷爷似乎就没有好好听我们的汇报(对于一个80多岁的德国人来说,一直用英语给他汇报讲解,确实很容易分神)。

不管冯爷爷在打分表上给我们组打了多少个零分(别的组也没幸免,几乎每个组都在冯爷爷那拿到了几个零分)。其余的评委都给与了积极的评价。

格茨还很认真的说,这次的工作营,四个小组呈现出的最终成果是四个截然不同的方向,这个他很满意。其次,每个小组最后成果的质量,都很高,也是他这么多年来,少有的经历。总之,他很满意。

格茨还很激动地走上前来试图拿起我们的3D打印屋顶,结果他一用力,模型就碎了。最后Anja还是建议我用纸板制作一个耐摔的屋顶来。(直接导致最后一晚,当大家都在悠哉悠哉地打图的时候,我还在做模型。。。)

aac拍摄的最最最最终模型照

散场前的酒会上,酷酷的模型师傅也被邀请来。通过Phlipp与德华的协助翻译,师傅答应将其多做了的那个屋顶模型送给我,让我带回中国,留作纪念。

带回南京的屋顶模型,师傅还给了我几块厚泡沫板来做保护壳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很棒的体验。

近距离接触gmp的设计理念。

尤其是,带我们的所以导师都是在gmp工作多年的老员工。

并且,格茨作为合伙人之一,多次来到工作室,与各小组讨论设计进展。

使得整个设计过程一直在可控的范围内。

这一番的体验,于我而言,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

减少那些不必要的工作量。

建筑师很辛苦,考虑很多,设计很多。

gmp提倡的是,去除一切不必要的。

这不仅仅体现在设计风格上,包括对待工作量。

比如这次我们的平面图纸,Anja直接要求不需要画门,更不需要考虑开门方向,只需要留出洞口就行。因为,这次的答辩,完全不会达到那个深度。

如何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将有限的精力与热情放在最重要的工作上。是这次工作营给我的最重要启示。

aac拍摄的官方小组合影

(左起:Julia König, Anja Meding, Philipp Schwab, 张博涵,我)

很高兴能在这个小组里工作。和我一样有强迫症并且已经有两个建成项目的大哥Philipp;画图很仔细并且总是挂着笑容的小妹妹Julia;英语溜到不行,建模渲染P图无所不能的东大校友博涵。还有最重要的,和蔼可亲又优雅耐心的导师Anja。

我们是答辩前那晚走的最早的组,这一点,就已经很酷了!

回顾完,发现自己舍不得工作室外视野极好的大阳台。

更舍不得德国的啤酒。有好几款,真心好喝。在aac的20多天,妥妥地沦为了酒鬼。特别是汉堡当地牌子:Astra。德国人觉得啤酒不是酒,上班时间喝点也没事。

aac举办的本次工作营成果展

@Campus Rainvilleterrasse

最后,

打一下广告。

aac的官方网址:

https://www.aac-hamburg.com

以及下一期的申请截止日期与工作营时间:

3条评论
热天;
热天;2019-05-20 08:37:58 回复 0

学习了

梁涛2018-11-12 23:38:39 回复 0

很棒

錢禹 Nic Zhie
錢禹 Nic Zhie2018-11-08 16:48:47 回复 0

感谢 的分享。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订阅号:QYArch。同时也鼓励大家了解和参加aac学校

QYArch QYArch

作者:钱小禹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2018必威体育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 】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