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位于保利斯塔大道上的博物馆项目,即新圣保罗莫雷拉·萨尔斯研究所大楼。
这座新博物馆建筑的设计和建造非比寻常。它在当代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为了促进艺术和文化相关活动的开展,更是为了给城市空间带来趣味性和活力。
莫雷拉·萨尔斯研究所大楼正是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该机构时至今日已经步入了稳定发展的轨道,并在在巴西的文化界上享有一席之地。该博物馆拥有一系列珍贵的收藏品,并在推广展览和文化活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然而研究所在圣保罗从成立直到近几年都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展览空间,这也最终促成了新博物馆大楼的建成。新总部大楼将会为更多空间赋予具体的使用功能,当然并不局限于此:首先,它的诞生需要创造能够代表该机构价值观和精神性的场所。该建筑的出现是一次由内而外的过程,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新总部必须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思考,它的主要设计出发点是要为莫雷拉·萨尔斯研究所创建一个具有引领性和象征性的平台。
基于上述需求,我们先来想象一个可达性很高的博物馆,它锚固在其现在所在的位置上,与城市之间存在着自由而直接的关系,同时为使用者提供一种宁静且舒适的内部环境。它能平衡人行道空间关系与博物馆空间性质和规模支架的关系,同时其内部空间对光线质量和时间感知度有着非常特殊的要求。最后一点,该博物馆自身特征鲜明,性能突出,能为来此参观的游客提供一种独一无二且个性化的体验。
为了在建筑构思过程中满足这些品质,我们着手分析和解释项目设计的两个基本参数:内部功能配置和外部城市环境。除了方才提出的那些复杂的功能要求之外,确定博物馆内部空间所需要的流线清晰度和空间品质,以及定义新建筑和城市之间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才是真正的方案趣味性所在。
场地分析
保利斯塔大街是城市里少数几个能让我们在同一地点发现有大量不同人群和功能空间汇聚的地方之一,也是少数几个集综合性、多元化和民主性于一身的地方之一。这种稀缺的街道氛围,叠合宽敞的空间尺度和优越的地理区位,让保利斯塔大道成为圣保罗最有趣、最活跃的空间之一。
为了将焦点调整到新博物馆附近的环境上,我们确定了街道在这一部分的独特性。由于靠近各种地铁车站和公共汽车廊道,保利斯塔大街与康索拉古道大街的交叉口出来往有大量的车辆和行人。由于前方有隧道经过,这部分的人行道比较窄。本次项目就设置在大道的尽头,从那里可以看到帕卡姆布山谷和阿纳尔多博士大街的尽头。Conjunto Nacional购物中心位于两个街区外的地方,圣保罗艺术博物馆则再远一点。
项目场地为20米X 50米见方,地块平坦,周围环绕有13至18层的建筑物:从街道看去,它就是一排建筑物中间的一道空隙。这是一块非常特别的场地。从另一方面来讲,当我们直接从街道上走进地块内部时,才发现这块地几乎没有什么开口能与周围环境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联系。于是我们在最开始做分析调研时提出的问题此时又被拿了出来:我们想在博物馆和城市之间建立什么关系?这个决定会如何影响博物馆内部空间的逻辑清晰度?
功能配置
根据对功能的分析,我们详细归纳了必要区域的数量,并根据它们的性质进行了空间分组,从最开放、半开放、较私密到严格控制的顺序创建了一个梯度性区域序列。整理出来的图表显示出在功能空间与公共区域联通这一方面需要强化二者之间的连接性和流畅度,同时还要对隐私空间实施保护,对后勤服务功能和行政管理空间进行严格控制。基于上述分析和研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必须要为公众、行政管理人员、物品运输和后勤服务分开配置供各自使用的交通流线。
从这一分析我们还得出结论,某些部分的使用空间须要足够宽敞,特别是展览区域,毫无疑问展览功能是新博物馆方案中的主角。除了宽敞,展区还需要足够的灵活性,并具有受控的环境和理想的条件,以满足具有不同陈展方式的展品和其对应的储藏条件。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是将部分功能整合成一个重要的组,因此将礼堂、教室、多媒体空间和图书集合到一个单一的、一体化的体量中,组成该机构的新媒体图书馆。它与展览空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平衡点,能够平衡集中在博物馆内的注意力。因此,部分图书馆空间可以为那些使用教室的人们提供一处活跃的空间,因为教室可以通过整合形成一处临时的小型礼堂,能同时与图书馆和门厅有所关联。我们的另一个目标是将各种形式的表达手法和媒体形式统一于更加流畅和连续的空间中,同时对每个空间的正常运作施加必要的约束。
设计策略
解决方案是将博物馆的底层从“基座”转化成为整座建筑的核心部分,因为首层空间需要将各种流线关系整合并分流。这部分空间高于街道层标高15米,在博物馆、城市及市民之间创造了一种全新而开放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功能置换,我们轻易化解了由于地块边界造成的幽闭环境和限制条件,改变了城市视角,并在博物馆的内部空间中为新的组织逻辑创造了可能性。
这样的操作手法可以充分释放面朝保利斯塔大街的内部空间与地下一层相互配合形成一处组织性平台,梳理外部交通流线和为建筑服务的各条流线。建筑的首层空间可以看作是一处大型的城市大厅,令保利斯塔大道成为人行道的延伸,通过自动扶梯和电梯带领游客到建筑物的核心空间中。首层空间中还设置有博物馆的餐厅,向公众完全开放,加强大街的功能多样化。
在这处转换空间中对日常的地铁站交通活动做出了反馈,并第一次将城市尺度转化成博物馆尺度。沿途一路走来,来自街道的声音和骚动都渐渐褪色,光线的强度和自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直到你向上走到地面层看到城市,这时的城市在你眼中会以全新的视角打开。它将建筑从过近的街道距离和直接对抗中释放出来,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空间,同时还能适应博物馆所要求的强度和环境。尺度感和时间意识都发生了全然不同的变化,我们这是已经进入到新研究所大楼的内部。
正如刚才已经说过的,通过这种转化,我们重新平衡了建筑物重心,使主要使用功能接近底层。其最终成果也非常显著,再一次做出了设计上的超越,并且不仅仅体现在功能方面。准确调整尺度感和时间感知的替代物与行程是与本次博物馆设计的最相关问题。从架高的一层平面开始,游客对于功能空间的感知会越来越清晰和直白。一楼已经被改建成一个活跃的销售广场,其中还包含有一个商店和咖啡厅;广场上方是一个悬垂的空间,其内部是一个封闭的展览空间,下方是组团功能,可用作大型集会空间,播放电影、音乐、文学作品等,从更广泛的角度说,还能进行研究和知识探讨等活动。
对某些材料的选择强化了建筑师想要与城市建立有意义关系的意图。在架高的底层空间中,我们重新启用了葡萄牙传统的马赛克铺地形式,以前有很长一段时间保利斯塔大街一直都是用这种铺砖作为人行道铺地的。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还使用了玄武岩作为整个博物馆首层平面的地面材质,用来与人行道的水泥材质形成直接的呼应关系,这样就可以形成具有连续感的空间。
仓库和其他为博物馆服务的后勤用房,比如艺术品的临时储存空间、图书馆馆藏和各种各样的存货空间等都设置在地下二层。这个楼层是通过一个大型货物电梯以及另一组电梯和楼梯连接到建筑物的其余部分,仅限于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使用。
该博物馆的空间属性基本上都是从建筑的空隙中进行感知的,这些虚空间分布在功能体量和建筑立面之间,形成交通空间和偶遇空间。立面材质使用半透明的双层玻璃作为表皮,其所形成的光质效果与我们在项目初始阶段设想的效果几乎完全吻合,当时我们在脑海中勾勒的博物馆内部应该是一处如静水般凝滞而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安静而又热情欢迎访客的到来。同样,照亮内部空间的光芒携带着城市的踪迹,把博物馆周围的世界一并带进建筑物。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建筑“安然”地放置在城市中。使用半透明玻璃作为第二层皮肤能让博物馆在视觉上拥有一个明确的体积感,形态完整,并拥有某种必要的力量感在在邻居和保利斯塔大道沿路的其他建筑中释放出自己的场所感。此外,其光线和半透明的特性为建筑形成了第二容器,其带来视觉感受取决于环境的性质和观察者的位置。至此,博物馆内部能够巧妙地呈现在城市空间中。
模型
图纸
首层平面图
4.20米标高楼层平面图
7.35米标高楼层平面图
10.50米标高楼层平面图
14.65米标高楼层平面图
18.00米标高楼层平面图
23.60米标高楼层平面图
33.90米标高楼层平面图
39.05米标高楼层平面图
剖面图
轴侧结构图
立面设计细节
详图
设计流程
功能分析
城市节点
公共交通分析
地面层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设计策略生成
建筑内部示意
建筑与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方式
功能分布
节能策略
市民流线
游客流线
员工流线
物品输送流线
机动车流线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Andrade Morettin Arquitetos
项目区位:巴西,圣保罗
建筑面积:8662.0 平方米
项目时间:2017年
项目摄影:Nelson Kon, Courtesy of Andrade Morettin Arquitetos
制造商:Otis, Anson, Grupo Galtier, Gerdau Açominas, Bbosch, CBMM, Eleve
项目合作人:Canal e Musse - Eng. José Luiz Canal
工程监管人员:Collaborators: José Leandro da Silva / Camila Lazzari
结构设计:Ycon Engenharia / GOP
基础设计:Moretti Engenharia Consultiva
有,东西。厉害
这个在lumion吧看到过lumion动画 很震撼
很清晰
在里面办公,一定会有一种想要努力看清外面的心情。 太精彩了
回复Liang: 国外的规范肯定和国内不一样的啦
emmm弱弱的问一句,符合建规么
emmm弱弱的问一句,符合建规么
没看懂14.65米标高楼层平面图的两个大卫生间,其他超棒
太难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