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要想生活过得去,头上就得带点绿”—三眼桥二村改造

智筑网 智筑网

作者:智筑
原文链接


1

题目解读

被称为“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顶,一直是都市中尚待开垦的“处女地”,处于一种被遗忘的地位。不但是高密度建筑物不断蚕食城市绿地面积,而且大量的屋顶仍然素面朝天,未被有效利用,成了“垃圾仓库”,成为城市建设及管理上的一个死角。

因此我的毕设选题,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立体绿化的“死角”上,试图探寻更多屋顶绿化的秘密。屋顶绿化不应再是教科书上可望而不可即的“屋顶花园”,更应该是一个景观行业新方向。

1533864251673935.jpeg


2

缺失活力的街道

在三眼桥二村,寸土寸金、人口密集、绿化用地非常紧张、道路大面积硬化、缺乏公共景观空间。立体绿化更显其重要性、可行性。三眼桥二村屋顶平台的建筑高差小、建筑之间的跨度不大,为以后的屋顶绿化改造中提供极大的优势。

三眼桥二村

国家大力推行“城中村屋顶绿化”的扶持政策,三眼二桥村迫切需要集中降温、蓄水、结合现代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进行更加绿色、经济效益的改善措施。

三眼桥二村屋顶与街道

在城中村的有限面积中绿化率是极低的。人很多,路很窄,空间单调,景观活力丧失,人的空间体验感很差。同时,在武汉高温的炙烤下,人们对“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需求感暴增。

3

炎热的三眼桥二村街头,头上一片绿的重要性

屋顶空间

屋顶空间是村中最大的环境死角,成为“不可进入”空间。但它却有绿化功能空间的潜力,能华丽变身,成为三眼桥村极为欠缺的绿化空间、休闲空间和生态调节空间。


4

接地气,往上走(垂直景观降温迁移)

基地状况

经过多次深入调研,我发现三眼桥二村中现存的规划问题:

1. 空间的布局过于平铺直续,无街区“爆点”。

2. 公共空间利用的不合理性。

3. 公共绿化空间“几乎为零”。

4. 公共空间软性与硬性的失衡,平衡点丧失。

5. 内部活动空间局促,空间层次上缺乏过渡。

不同人群的景观需求

人群分析

1533864806416365.gif

环境分析

住在城市里的人

应该改变一下他们的思维方式

他们的所作的决定

使我们失去了100年

我们还需要向未来再借100年

……

5

小盘绿,大挑战(去除BUG的大挑战)

基于场地的特性和人们的活动行为,我希望通过“绿色盆地”围合景观的形式去规划场地和连接屋顶空间,提供具有凝聚力的交流空间。

设计构思

通过垂直景观对“高温场地”进行降温,绿化也赋予了空间的多样性。在场地上选择改造中遇到几个比较让我感觉到困扰的问题:

1. 屋顶空间的连接水平承接的景观节点和场地构架是否相契合。

2. 在连接屋顶平台的中空处承重点的问题,需要在原有的结构点上增加基础柱子承重。

3. 在承重区域中人的行为活动的密集程度高低作为判断为可绿化区域和人活动区域。

4. 屋顶也是城市“第五眼”的观景平台,在观景中处于垂直高差的人们对于隐私的窥视感增强。

设计挑战


6

小温度,大降暑(48°C余温下的情感聚集)

屋顶相当于一个人工沙漠,夏天太阳直射时,屋顶温度最高过60摄氏度,一般的动物植物都无法生存,某些耐旱植物生存时,由于缺水,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暂时停止,并不能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结果。

1533865004277794.jpeg

立体绿化

屋顶承重能力有限,无法同步地面土壤环境,设计中应避免高差过大,减缓垂直坡度。植物选择避免深根性或生长迅速的高大乔木。反选姿态优美、矮小、浅根、抗风力强的花灌木、小乔木、球根花卉和多年生花卉。或者人们常见好看的蔬菜类低矮植物。

屋顶结构分析

进一步更新楼房的造型,将楼房建成阶梯式或连接式的住宅群,当人们布置起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后,远看如半壁花山,近看又似斑斓峡谷,俯视则如同一条五彩缤纷的巨型地毯,令人心旷神怡。

强调整体性的屋顶景观空间

细节立体绿化

建筑正、背立面空间的立体绿化改造,是重点也是绿化效果体现的亮点。

北立面

竖向分析

场地分析

鸟瞰节点效果

无限遐想和憧憬的屋顶花园,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别有洞天的休闲体验。


7

小生活,大智慧(设计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情感回温)

设计来源于生活,我从生活中提取设计元素进行变幻,比如结合山墙,屏风,木条而设计出一款更美观适宜的屏风小品。在功能性和美观性中寻求和谐统一,使景观小品更具有亲近感。

元素的转换

屋顶绿带

格栅处种植爬藤植物,露台栏杆固定成品花箱绿化,丰富立面绿化。

沿街立体绿化

景观小品

屋顶空间


独家采访花絮

问:你是如何加强公共屋顶绿化的连接性?

答:对于“居住公共空间的地面与垂直面相结合”在聚合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将入口空间与垂直绿化相结合作为居住公共空间中聚合设计的一部分。再者,空间渗透的方式可以让“城中村”与城市的边界逐渐模糊,使“城中村”居住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不再分离,使“城中村”的公共空间在渗透城市公共空间后,有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城市景观单元。

问:此次设计真的能满足原居民的需求么?

答:聚合景观强调重建居住公共空间条件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以此来达到公众的认可才能够让人群聚集的目的。且在空间属性上与人群需求相对应,即是空间上具备围合感、公共活动区域又具有相对私密性的特点,并用相应的设计形式在居住公共空间中体现出来。

问:为什么要选屋顶绿化为设计主题?

答:主要为了满足对于公共活动场所、人群聚集与“城中村”景观绿化环境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居住公共空间缺失村民不能统一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沟通而建造的一个聚合景观空间。

1533863222592.jpeg


本文为原创文章

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2条评论
c
c2019-12-16 16:15:38 回复 1

标题爱了

SSSHHuuu
SSSHHuuu2022-10-03 19:32:13 回复 0

有没有大师点评一下,这个面积再做大一些,多点地下的活动空间会不会更好

智筑网 智筑网

作者:智筑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2018必威体育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 】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