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上映前,姜文导演又一次夸下海口,“梁思成哭着喊着没实现的,我在电影里实现了”。
几天后,因为电影剧情和节奏的失控,姜文开始成为网友们唇枪舌战的对象。过度的表达让他陷入文艺导演的窠臼当中,但也可能是为了过度表达而费尽心思,让他夸下的那些海口并没有被说成是宣传的诡计,因为没有人否认,他塑造了一个真实的北平城。
电影《邪不压正》 ©豆瓣
1
毁一座北平城
那么,我们先回到“梁思成哭着、喊着”这个夸张比喻的源头。
1949年,梁思成和陈占详与苏联建筑师发生激烈的辩论,辩论的核心是“北京城古老的建筑们应该拆还是留?”此时的北京刚刚从战后缓过来,苏联建筑师们认为北京应该建成像当时的莫斯科一样的工业大城,保留旧城会阻碍工业的发展;梁陈二人认为应该保护旧城,另辟新城。
旧北京城 ©一起读史
没多少人是赞同梁陈方案的,不仅是统治阶级,那时候即使是精英知识分子阶层也普遍认为古建筑和城墙是封建文化和旧势力的象征。
1952年,天安门外的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因为妨碍“几十万人民群众的队伍在这里接受检阅”被拆除了;1953年,北京拆除城门的一座牌楼;1959年,在苏联专家认为中华门妨碍了交通和游行队伍,说服了当时北京市长拆了城门。
旧北京城 ©一起读史
梁陈的方案宣告了破产,一生都在和古建筑打交道的梁思成以及妻子林徽因病倒,很快,林徽因就去世了。
60年前,梁思成对北京市长彭真说,“在这些问题上,我是先进的,你是落后的”,“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
2
建一座北平城
李天然回国的那天,正好遇上了北平的冬季。
电影《邪不压正》 ©豆瓣
这是老城墙旁的景色,四周银装素裹,挂满雾凇。此时他看到了一座屋顶有缺陷的角楼,这座箭楼是内城东南角的角楼,屋顶和箭窗都受到严重损坏,因为八国联军进京时,被炮火炸掉大半。
内城东南箭楼 ©陶然野佬
李天然下火车的时候,看到的是正阳门的景象,那时候北洋政府正在拆除正阳门的瓮城,城墙两侧都开了门洞让火车进入。背后的建筑正是我们熟悉的前门城楼,这是北京城唯一留存的城楼。
电影《邪不压正》 ©豆瓣
大部分城楼和箭楼其实都已经在战争和地震中倒塌了,要想还原它们就要自己建。其实现代的CG技术已经能够还原这样的场景了,但姜文还是选择了到西安取景——西安的城楼和城墙都保存得比较完整。
西安南门瓮城永宁门 ©维基百科
在影片最后,日本军粗鲁地闯进北平,大批日本人站在朝阳门的城楼上欢呼。朝阳楼本来已经消失了,这里用的就是西安永宁门的城墙拍摄的。
电影《邪不压正》 ©豆瓣
朝阳门的箭楼在影片里频繁出现,特别是和护城河一起形成的那种安逸感,给这场战争的耻辱和人民的灾难带来了更沉重的悲剧感。
电影《邪不压正》 ©豆瓣
离开城门,李天然回到他养父的家。这个家在内务部街,这里是导演姜文从小长大的地方,也是马小军成长的地方(《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角色,姜文广受赞誉的一个作品),现在是李天然的家。
同一个场景的时空对比 ©豆瓣
内务部街原本叫勾栏胡同,民国时,北洋政府内务部设在这条街上,于是就叫这个名字了。著名的李敖和梁实秋的老家都在这条胡同内。
电影《邪不压正》 ©豆瓣
胡同里内部的场景不多, 比起《老炮儿》、《城南旧事》这样纯粹勾勒北京市民生活的作品不同,《邪不压正》不太着墨于这些柴米油盐的小事,但还是有几处的。
比如姜文出场时就是为了“一口醋包了一顿饺子”。以及李天然因为戳了一个猪泡而阴错阳差地遇到女神。过去,卖生熟白油、猪下水等物的店铺,门前经常悬挂一串串猪尿泡,就像白色气球一样。
电影《邪不压正》 ©豆瓣
更多关于胡同的笔墨着眼于连绵不断的屋顶。所以城楼、胡同和屋顶,构成了我们对北平城内空间的印象,当然还包括那些日式的庭院和各种各样“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地方"。
电影《邪不压正》 ©豆瓣
而在城外,又是另外一个地方了。
《邪不压正》第一块上映的荧幕是在城外一座小镇上。因为电影也在这里取的景,剧本也是在这里编写的。它是古北水镇,在长城最美的司马台边上。
几年前还鲜为人知的古北水镇现在已经被认为是北方的乌镇,因为他的总设计师,正是当年把默默无闻的乌镇改造成国际古镇的陈向宏。古北水镇和乌镇一样,它的夜景文化正逐渐成为吸引游客最突出的因素。
彭于晏和他的亨德利爸爸骑着马,出现在司马台长城
电影《邪不压正》 ©豆瓣
©古北水镇官网
这是《邪不压正》北平城内外的景象,集合了众多了老北京的城市意象,但是仅仅这样还不能构成整体,剩下的那部分就需要依靠CG来完成。
电影的特效团队是大名鼎鼎的Digital Domain,《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创立的视觉团队。
电影《邪不压正》 ©豆瓣
北平城的还原建立在两张地图上,一个是1937年日本绘制的北京街道地图,但是这个地图的比例误差很大,所以又用了NASA的卫星图纠正建筑街道布局和比例。
场景平面图 ©腾讯
之后他们在三维软件中根据建筑物的位置和高度重塑了北平城的面貌。建筑物的高度是不容易测了,一方面要先到现场测量已有建筑的数据,这部分数量已经不少了,同时还要根据已有的估算已经消失的未知建筑的高度。
最终,他们为想象中的北平城建造了,6000栋房屋;“栽种”了超过12,000棵树木;搜集了20世纪30年代的旧城照片多达一万张。
电影《邪不压正》 ©豆瓣
有一些一闪而过的画面却隐含了大量的建筑细节。比如李天然在金门大桥上慢跑时,大桥顶端仍在施工。1936年的旧照片考据中,金门大桥确实是在施工当中。
3
你在屋顶时都看些什么?
为什么我们要讲单独讲屋顶?
因为在这座真实的北平城里,能够承载姜文那些浪漫主义色彩的正是这一片望不到尽头的屋顶。他甚至可以不要胡同里的那些生活场景,也要费尽心力去刻画屋顶上的荒诞的样子。
电影《邪不压正》 ©豆瓣
为了完成这些想法,他在云南搭建了这片屋顶。
这屋顶很真实,但也没那么真实。演员拍摄时都不敢在屋顶上冒险,而电影里天天在屋顶蹦跶,还带着女神一起蹦跶的李天然怎么能那么大胆呢?
电影《邪不压正》 ©豆瓣
这是电影里最惹人发笑的场景。在这四万平方米的屋顶上,是脱缰的“侠”气,而在屋顶下面,却只有不敢声张的“侠”隐。
电影《邪不压正》 ©豆瓣
在屋顶上生活仿佛只是一个隐喻,毕竟这样的自由好像只要在武侠小说里才会出现。
但是也有可能转变的。任何空间一旦被寄托了新的精神,就会成为新的场所。
于是,我们想起了去年庄子玉说的一些话。
作为设计者,我们塑造空间,也被空间塑造;2016年,我们从北京的CBD搬到了钟鼓楼旁的7号院;从此我们便每天穿行在北京的内城外城之间,空间尺度的变化,周边人们行为模式的转换,历史符号的迁移对于建筑师,都是对于设计灵感潜移默化的激发,同时在时空的交替中让我们重新认知自我和中国当代空间的本源……我们都试图在这个特殊的空间容器中挑战中国传统建筑类型学的边界,让传统建筑的屋面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活动场地。
北京鼓楼7号院 ©RSAA庄子玉工作室
这是去年庄子玉工作室公布的鼓楼7号院的影像,在他们工作室的屋顶,承载了许多生活所需要要素,这不是对过去生活的解构,而是对这座古都更浪漫的表达。
他们也在帝都内外的节点上,在日新月异的帝都生活的中心。对于帝都中心的人来说,他们既想着看到城外的一切,但又不愿离开脚下这千年构筑的屋瓦。
北京鼓楼7号院插画 ©RSAA庄子玉工作室
建一座北平城,在现实中已经不可能了,但是建好一座北京城,我们还在路上。
喜欢《邪不压正》的屋顶生活
那要不要买我们的手机壳呀?
7号院插画手机壳链接
上房揭瓦
小设计,却有不一样韵味,比天华那个十年磨一剑好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