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影视编剧可能对建筑师这个职业有什么误会,就从来没有塑造过一个正常的建筑师角色。
不是《奋斗》里一边泡妞一边玩,靠着老爸和前女友就拿几百万设计费的陆涛,就是《致青春》里面认为“小小的差错有可能会让一栋大楼倒塌”的真·土木学霸陈孝正。
终于,顶不住吐槽的编剧大大狠狠的恶补了一下建筑学知识,
然后,
狠狠的吐槽了一下建筑师。
真是叔能忍,婶都不能忍!
隈研吾更不能忍!
装修建筑师怎么了?
你家房子盖完了,不用装修直接住是吗?
你那些高大上的空间体验都是毛坯出的效果图吗?
研究材料、构件怎么就不建筑了?
你那些伟大的造型都是用气吹的吗?
其实一直以来隈研吾在业主/商界的声誉都要大于建筑学界内的评价。建筑界认为相比于安藤忠雄、伊东丰雄、妹岛和世等其他同时代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的设计缺少思想性,内容略苍白。他可以把每个建筑都设计的很美,但是有点类似于穿衣打扮、涂脂抹粉的美,而不触及本质。
拆房部队以前也拆过“隈酱”的现代新木构,负责任的讲,他是确实想在建筑中探讨一些问题的。
虽然这些问题可能还没有答案。
虽然这些问题的着眼点可能并没有那么宏大。
比如说,他一直在思考传统木材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
人类已经使用木头几千年了,以前是怎么用的、为什么?现在又该怎么用?有什么不一样又为什么不一样?
港真,这绝然不是个什么要紧问题,不解决不回答也不会影响当代建筑的发展走向。毕竟时代发展了,有很多东西该淘汰就淘汰吧。
但“隈酱”一直在努力回答。
回答这些看似无所谓的小问题。
2008年
全世界都在期待北京奥运会,
隈研吾做了个老建筑改造的活儿。
RyoteiKaikatei Annex “So-an”
框架体系下三层系统叠加形成的编织交错效果
该项目是位于福井县的一个日式餐厅立面改造设计,在通透的玻璃盒子外部,隈研吾又增加了一层类似编织而成的木质“晶格”。
整个编织的晶格表皮形式则是建立在交叠的三层体系之上,即:
龙骨、外层斜框、内层斜框。
首先,根据需求确定主龙骨尺寸并用次龙骨进行划分,再通过木钉将各个单元组连接起来。
而后在主龙骨之上,次龙骨两侧分别设置内层斜框与外层斜框。
为了使看似随机的表皮呈现一定的韵律感,三层体系在特定方向的尺寸呈现渐变变化,叠加后即可产生一种传统的日式纹样效果。
单元组宽度从左向右宽度逐渐增大
内框网格布局:正交网格与水平向呈30度并呈现尺寸渐变
外框网格布局:正交网格与水平向呈150度并呈现尺寸渐变
三层体系叠加
然而,内框和外框所使用的单根通长杆件并没有实质的连接。在内外框纹理确定后,整个表皮体系根据单元组龙骨进行划分,形成若干个由龙骨和内外框组合成的“板块”。现场施工时,仅需将板块相互用木钉连接即可。
这一晶格体系使用的材料是木头,构造形式上则是采用类似玻璃抑或是石材幕墙的处理方式(先加龙骨再挂),由于整个体系都建立在较为稳固的龙骨之上,在保证了自身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为外墙玻璃提供了较好的支撑。内框与外框的布置有意的在龙骨上交错,在立面上形成了类似星芒般交错编织的图案。
但是,隈研吾觉得将该种构造方式虽然施工方便快捷,但用在一个日本传统餐厅似乎不太完美:编织方式并没有在构造形式上体现出“编”的特点,也没体现出木料的特有属性,貌似纯钢结构加上一层仿木纹漆也是可以取而代之的。
对此,隈研吾不是很满意。
2011年
本拉登被击毙了,
隈研吾给星巴克做了个“室内装修”。
福冈星巴克
单一元素木条交叠编织
与一般常见的星巴克模式化样式完全不同,整个室内的“装修”均由呈“X”形式编织的木条构成,形成了如风流动一般的有机空间。
这里,隈研吾是这样“编”的:
两根杆件相接:呈“X”形交叉的连根木条通过“十字刻半榫”的方式进行连接,整体与墙面呈一定倾角并通过木钉与墙面面层(细木屑胶合板)连接。
“X”式的交叠形式向上复制,在竖向上进行拓展。
四根杆件相接:通过类似镜像的形式进一步形成交叠形式的单元体
为了使四根杆件较好的连接,两组杆件的交接处分别设置了楔口
单元体通过单一的复制移动来覆盖更大的墙面范围,单元体与单元体之间的连接仍采用楔口卡住。
“X”形式的堆叠形成在水平向形成了特有的高低起伏三维秩序感,构件自身就发挥了良好的力学性能,利用其良好的抗拉性能解决的自承重问题,单元体与单元体之间的连接过于简单,缺乏整体性和较高的强度,但十分便于装配,故这种形式可用于层高较低的室内空间或者单层建筑外墙。
这似乎有了“编织”的意思,但是貌似仍是在一种类似模仿编织韵律和机理之上,在“编织”技法以及节点处理上仍与真正的编织有所不同。
也就是说,隈研吾觉得编得还不是很完美。
2013年
奥巴马连任了
隈研吾接了个甜品店设计的活儿。
SunnyHills凤梨酥甜品店
木材模仿“竹箅”的编织方式
甜品店的整个建筑都被编织而成的木格空间所包裹,形成了类似步行在森林或者云一样朦胧的空间体验。(其实小编看了觉得这个形式更像是凤梨的外皮,跟甲方这么解释,是不是更容易被理解和通过方案?)由于整体都采用了完整的编织方式,所以在杆件尽可能小的情况下,结构仍具有较好的整体性。
在这里,隈研吾采用了一种被称之为“JigokuGumi”木节点。
首先从细部看:
单根通长杆件处理:
1.由于木材规格的限制,单根木条的长度难以达到设计的需求长度要求,较长的木条需要通过木钉和连接块进行连接。
2.多根杆件拼接过程中,由于整个杆件与底面呈一定交角,受重力作用产生弯矩,为增强组合后木条整体强度和稳定性,采用“钉面”和“榫面”相互交替的方式。
3. 为了更好的展现“竹箅”的平织纹编织效果,同时增强整个编织体系的整体性,拼接后的杆件上的“十字刻半榫”下凹处呈现上下交替状。
两根杆件拼接:
当木条达到一定厚度时,木材并不具有良好的弯折性能,为使两根相交的木条处于同一平面,采用“十字刻半榫”将其两根木条进行连接。
整体编织处理:
1.两个方向的木条有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交接,避免了“通缝”的出现。
2.同向相邻木条的两个接头处同样采用“钉面”和“榫面”相互交替的方式
拼接方式如下:
与福冈星巴克的“编织”方式相比,这种形式具有更好的整体稳定性,同时这种形式主要体现出的是一种更近乎是一种竖直的面,单一的一层对于整个空间的干扰是极其微弱的。
竖直的面在顶部看即一条线
“X”形式的编织更能体现出空间感
所以,为了体现出整个“织物”的体量感,整个建筑的外层并不仅是通过一层木格进行包裹,而是采用两层甚至局部的四层来进行装饰。
主立面下部两层,上部四层
通过以上三个连续的木构建筑设计,隈研吾对于他想探讨的问题,貌似——
也没回答出什么。
但我想说的是,建筑师为什么一定要探讨点什么、改变点什么、回答点什么、推动点什么才能称之为一个建筑师呢?
老老实实的做一个美好的建筑给人们一个美好的体验就不是一个好建筑师了吗?
在我看来,隈研吾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建筑师。
我们总嫌弃一个商业建筑师媚俗不文艺,一个学者型建筑师不接地气儿不实用;当某位建筑师同时满足这些要求,我们又觉得人家在这些方面都不够深入。
说白了,建筑师只是一个职业,不是做慈善更拯救不了世界。
如果不能为全人类做贡献,那就为眼前的美好做点贡献也不错。
比如,做一个“美好”的装修建筑师。
本文感谢大师姐林雅楠的修改指导
本文所有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等到落满灰尘。。。
写的好
乡村振兴
回复望远: 你来说说,怎么省!
说他是装修建筑师确实没错,很多装饰确实可以省点,
回复白夜行: 有些水平,你比他高是吗?
有些不错,有些。。。。
有些不错,有些。。。。
福冈星巴克的木材是有构造作用的。
说他是装修建筑师确实没错,很多装饰确实可以省点,
什么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