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2018经验谈 普林全奖的他却认为建筑学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俞洲

2018.05.21 | 




 

“非常感谢RAC的多多在我申请期间以专业的知识给予我的建议和回答我的问题,使我能顺利完成整个申请。”

“我叫俞洲。”


“作为建筑学生我的经历还算有点特殊。我从大学中途决定读建筑学和人类学的双学位还在大二和大三之间gap了一年去工作。不过我觉得这样的背景也给了我一些我觉得对我还是很有益处的特质。

其中有一些是技能,大概是三点:理解理论的能力,历史观,基本技能。另外一些是看法,比较主要的是建筑科学,政治经济学和人类学

当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这些特质给了我怀疑和拒绝建筑和艺术的技能和勇气。


profile2.jpg




微信截图_20180524112059.png

俞洲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

 建筑&人类学双学位 本科


GPA 3.9/4.0   GRE 323


OFFER:

Yale March

Princeton March(全奖)



先从技能一点一点展开吧。

 

从大一开始我就修了很多文史社会的课。这一半出于巧合,一半也出于个人的兴趣。从大一开始我记得很多的课余时间都是在阅读中度过的。这给了我对于阅读建筑理论这件事,无论中文英文,没有那么抵触,也相当有经验。很多人说阅读理论很难,其实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语言能力,二是对于用于构建理论的基本学术概念和框架不了解。从大一开始修各种的人类学,历史,文学的课让我对于这两点都得到了足够的训练。


第二是对于历史的态度。和理论差不多,很多学生会觉得难学而且没用。但我觉得对于建筑历史的知识是一个建筑学生所赖以构建自己的建材库如果能够对于历史抱有一个很开放的态度,那么在设计中能够参照的材料和思路,还有点子都会充裕得多。你不会很容易地就变得好像被水淹没不知所措。

 

第三个技能我觉得是基本技能。这个主要是我在工作期间培养期间的。我觉得分开来说是对于软件的使用,对于建筑常识的熟悉,和对于好坏的一个品味。这个直接决定了我做东西的速度。但对于这些技能的学习,我觉没有什么特别可说的,毕竟当时工作的时候你非学不可。


这些技能决定了我做设计的效率和我成品的质量的下限

yu1.jpg

from Zhou Yu



但是接下来的看法和思路,可能决定了我的作品的上限在哪里。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来自三个领域的想法对我特别重要:建筑科学,政治经济学,人类学


首先是建筑科学,我一般不喜欢将建筑称为“艺术”或者“设计”。我觉得建筑其实是建筑师从自己的各种专业知识中寻找合适的原理,解决方案,最后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将它们结合到一起的这么一个过程。“设计”的确决定了设计师是否能够在最后创造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但如果对于原理不够了解,意味着设计师可能看不清楚实际的情况和问题;而如果对于建筑实际的建筑过程和相关科技不了解的话,就意味着设计师可以选择的解决方案有限。我工作了整整一年,所以看到建筑是怎样作为一个多方合作的产物被生产出来的,也看到了很多我所设计的部分到最后被建好,甚至经过几年的使用后,会遇见的各种各样的情况。所以我对于建筑“科学”的部分会特别在意。


当然科学还有蕴含的一个意思是对于实际情况的探索。无论是人类学还是实验科学都强调对于事实的尊重。当然可能人类学研究的东西不一定是“客观”,但还是十分强调走入到实际情况中去亲历亲为的调查的。我觉得很多将建筑作为设计或是艺术学习的结果是过于依赖二手,甚至三四手的知识,而且作为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我觉得这样的看法一部分来源于本科学校的特点,一部分也来自于我的跨专业背景。UIUC是一个培养毕业就能去造房子的学生学校,所以我们有很多结构,规范,尺寸和如何将它们与设计结合的内容。同时我因为学习人类学,会不得不去接触很多的第一手的理论材料。这些理论也时常再建筑学中被引用。但是在学过第一手版本之后,再对比建筑学中的版本,会觉得中间有很多东西被丢失或者模糊了。而时常这种材料会再建筑学领域内被二次,三次,四次地转化和使用,但那个时候经常已经是面目全非了。

 

此外对于我影响比较大的是政治经济学人类学。对我个人来说,政治经济学提醒我关注在设想实际落地的过程中会发生的种种问题和情况。而人类学更多的则是对于个人体验的重视,和警惕各种约定俗成的事情背后所隐藏的东西



当然,对于我而言最重要的一个特质是上面这些技能和想法共同赋予的:对于建筑和艺术的怀疑。这也是我申请作品集所表达的核心内容:“建筑是无力的。”

yu23.jpg

from Zhou Yu

yu24.jpg

from Zhou Yu


我一直认为建筑,或者大一点,艺术是一个有着很强的规束力的领域。它有着自己的规则,传统,价值观。这些东西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很强有力的框架。框架内部的人很难提出质疑,而框架外的人的批判也很难对这个框架产生什么影响。但是框架毕竟只是框架,框架之间是空的,而且内部的人是软弱的。它没有办法保护内部的人不受到外面来的攻击,反而随着内部的挣扎越缩越小。最后建筑师和建筑学生就同时受到两边的挤压,变成了肉泥。我认为最近关于建筑学的争议的本质之一就是这个。而我在作品集最后放了我人类学学位的毕业论文,就是在讨论这种束缚和压迫和建筑学文化间的关系。

 

因此,对于我来说,双学位带给我的最大的好处便是我处在一个局外人的态度。当我觉得这个框架压的太紧的时候,我可以从容跑到外面来。而各种人类学的理论也给了我抵抗这个框架的武器和盾牌,所以我不只是单纯的逃避。

 

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我的作品集,标题是《建筑学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种危险双向的,脱离了实际的建筑学和建筑教育一方面在压迫内部的从业者和学生,就像我之前说的;另一方面也对于建筑的使用者造成了潜在的危险,这种潜在的危险即是人身安全意义上的,也是文化和心里意义上的。

所以我专门为这次作品集从零做了两个项目《按摩博物馆既北京大学新游客中心》和《猝死建筑师纪念碑》。这两个项目都在表达一个意思:你不是觉得建筑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吗?如果你能把这两个荒谬的东西建出来,那建筑的确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但这种东西真的能建出来吗?”。这两个项目就是我的回答:“当然建不出来了,所以建筑解决不了所有问题。”这是我的一个对于现在建筑学的讽刺。

1  按摩博物馆暨北京大学新游客中心

yu2.jpg

from Zhou Yu


第一个项目是来自我暑假在北大的感受。我上个暑假在北大参加活动,待了一个星期。每天都有非常多的各种游客家长孩子挤在门口,而且入内的游客也多和杂。两边形成了一个非常负面的对立。那次的活动有一个主题就是重新设计北大的东校门,所以借着这个主题,我就想到了这样一个设计。

yu3.jpg

from Zhou Yu


我认为形成这种对立的真正原因是教育资源的不平均导致了北大拥有了过于集中的资源。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考入名大学而获得好人生的父母,在这种背景中逐渐将北大的名声转化为了一种崇拜和朝圣的情感。因此我就着这个我认为的核心问题,将建筑物的目标定位成在联通校内外的同时,破除大家对于北大的盲目崇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用一个在我们生活中同样被误解的迷雾围绕的概念——按摩”去冲击一个高高在上的“名校”的概念。在这个按摩博物既游客中心里,每一个游客必须先体验按摩推拿,才能到达游客中心去继续自己对于北大的游览。

yu4.jpg

from Zhou Yu

yu5_看图王.jpg

from Zhou Yu


我这样安排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按摩是一种非常身体的体验,我希望借此将虚无缥缈的崇拜拉回生活化的体验当中。

yu6_看图王.jpg

from Zhou Yu

yu7_看图王.jpg

from Zhou Yu


yu8.jpg

from Zhou Yu


同时,因为真正重要的是找到并且解决问题,建筑物的外形并不重要。这意味着建筑的外形可以是任何东西。但实际情况中,建筑设计者往往在过度追求外形的同时还给建筑的外形附加了过度的象征和哲学含义,不管这种含义是否能顺利传达给使用者和公众为了表示这种讽刺,所以我在这里选择了一个全身按摩的影像,然后提取在过程中按摩者的大腿和脚的移动轨迹,设计了建筑的外形。


yu9.jpg

from Zhou Yu


2 猝死建筑师纪念碑

这个设计的点子来源于17年层出不穷的各种设计师猝死的新闻。如何才能拯救建筑设计师?

yu10.jpg

from Zhou Yu


纪念碑本身是一个40mx40m的墙的网格。一旦有一个建筑师因为工作猝死,那么纪念碑就会扩大,破坏掉沿途的建筑,但如果建筑足够小,就会漏过网洞,被保留下来。

yu11_看图王.jpg

from Zhou Yu

yu12.jpg

from Zhou Yu

yu13.jpg

from Zhou Yu

yu14.jpg

from Zhou Yu


我在这里提出的是一个“休克疗法”:只要城市被摧毁并且分割成小块且不可合并的土地,那么大规模的开发就不可能了。没有了强利益驱动的大型开发,处在产业链中游的被雇佣的建筑师(并非设计院领导),就能减少被开发商和上级设计负责人以大型项目剥削的可能。这有点像日本住宅设计的情况,虽然很难再赚大钱,但是多样化的场地和客户将会刺激设计师作品往多样性发展。

yu15.jpg

from Zhou Yu


当然这个设计还有很多问题和漏洞,但我更多的把它当最一个对于只要坚持建筑和相信建筑的力量,建筑师就能够得救的讽刺。如果建筑师再不意识到自己和这个行业面临的困境,建筑师救不了任何人,更救不了自己。就像在这个项目里的漫画中,“甲方”是一位天使,靠它的超能力召唤出了这个纪念碑。在现实生活中,你能找到一个“天使”做你的甲方吗?


 

但建筑真的毫无力气,毫无意义吗?

我在我的个人陈述中,标题很陈词滥调地叫做《一种新的建筑学》,表达了一种可能:

 

为了存续下去,并且给人们真正带来好处,建筑学必须首先承认自己的无能,和自己处于产业链当中的弱势。之后,建筑学需要认真和系统地将其他学科的知识纳入自身。建筑学不能与真实世界脱离干系,反而应该勇敢地投入其中。同样的,建筑学生们应该被允许去更自由的追寻他们的目标,而不是被迂腐的建筑学文化,死板的学制和标准所束缚。一个更加健康的建筑学能够为建筑师带来抵抗不公平剥削的武器,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可能性。



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许不能阻止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建筑学的最终死去,但是如果我们改变,我们也许能目睹一种全新的建筑学在我们的手中诞生。

 


0条评论

media@archcollege.com
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2018必威体育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 】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