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海滨矗立起一座新的“山巅”,海尔全球创新模式研究中心
ArchitectureDaily
作者:DC 国际、Snøhetta
原文链接
海尔集团经过29年创作经验,发展成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也同时作为全球知名的中国企业,在2012年获得“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其发展方向逐渐进入网络化战略阶段,在互联网时代运用新思维带领企业创新是海尔这一阶段最大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企业需要创造一个文化象征,需要反映海尔的文化价值,塑造一处提供思想交流碰撞的创新、创业平台。
业主要求这座3.55万平方米的建筑包含创客中心、开放式图书馆、商学院以及一个容纳750人的报告厅。同时提供艺术与休闲的对外空间以便在平日对公众开放,这其中包含展示海尔创新发展的探索馆,艺术馆和一个IMAX影厅。希望其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公众,并能以醒目的建筑语言对待城市和沿海景观。
本项目位于青岛崂山区东海东路52号,总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功能包括综合展厅、会议中心、商学院、影厅、创客中心、专家工作室等。项目定位上,聚焦国际前沿,交互用户需求,注重用户体验,打造互联网模式新空间,并以本项目为契机,开启海尔的文化综合体产品线。
设计以“山巅(Hilltop)”为概念回应青岛的自然景观:在那里,隽秀的崂山耸立在黄海之滨。但这并不意味着去刻意的模仿自然,而是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特征与空间品质通过建筑,结合城市生活和具体的使用功能重新加以诠释。
建筑屋面被塑造成为开放的地景:西北角下沉,自然的融入街道空间,为城市公共活动拓展了新的场所;其它三个角部则不同程度的抬高,远眺大海与地平线,在建筑与大海之间创造出一种新的关系。而地景屋面的层叠状构造策略又进而在立面设计上得以延续。
建筑各项功能环绕位于中心的具有传统韵味的庭院展开,形成有机的整体。中心庭院在给建筑内部带来阳光与空气的同时,也因建筑形体的抬升在内与外之间建立起视觉上的联系,激励了交流与互动的发生,为建筑所容纳的创新研究活动创造了必要的氛围。地景式的形态在塑造城市地标的同时,也打破了建筑内部“层”的概念,让空间流动了起来,增进了交往与互动。
为了确保浪漫的构想最终能够实现,既理性严谨又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必不可少。首先需要将复杂的形态转化为理性的模数化体系。设计以600mm为基准尺度,结构、设备、幕墙、屋面、室内完成面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各个方面呈现高标准的品质。
同时,一系列的具体措施被用来应对结构上的巨大挑战:23m大跨度,20m大悬挑,55°劲性钢斜柱连接,16块不同坡斜板屋面,一次结构上升二次结构。这些都是独特的形态、入口大尺度城市灰空间以及建筑内部复杂的竖向关系赖以实现的基础。
为解决出屋面设备和防排水问题,项目采用了景观化双层架空屋面体系,完美呈现了建筑的第五立面。全空气系统,过渡季全新风运行,节约能耗;中水源热泵制冷制热,稳定、环保;新风静电过滤,有效去除PM2.5;全方位智能化设计,4大板块20套系统……从设计到施工各个环节上的缜密构思和严苛把控确保项目最终获得美国LEED-NC金级认证。项目全程采用BIM设计,全专业合图纠错,最大限度优化空间品质,确保“一次就好”。
全球创新模式研究中心将成为青岛新的城市地标、海尔的一座里程碑,它的落成本身就是展现创意和技术、城市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典范。
图纸
区位图
总平面图
总平面图
平面图
平面图
平面图
平面图
平面图
平面图
平面图
剖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概念草图
概念草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DC 国际、Snøhetta
地址:中国,山东,青岛,崂山区,东海东路
DC 国际设计团队
董屹、蒋涵、王涵、余晓歌、陈成、黄志刚、周远丹、龙彬、谢惠波
Snøhetta设计团队
Robert Greenwood、Kai Reaver
建筑面积:35451.0 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6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ArchitectureDaily 禁止以 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玻璃幕墙反射出的周边环境再搭上室内灯光 美得像幅画
这是上人屋顶吗?感觉屋顶很有趣
好棒
去过,进去过,感觉还不错
周边很漂亮……
报告厅放在形体中抬高的部分,形式功能相结合
没有考虑城市肌理的问题吗?
棒